大學文化與人才培養
王奇在我院教學研討會上作精彩報告
2009年7月12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出席我院暑期教學工作研討會總結大會,並以《大學文化與人才培養》為主題作精彩報告🧝♀️。
王奇的報告既有對上海高等教育高屋建瓴的理性分析和預測🧝🏼♂️,也有對教育領域不良風氣針砭時弊的評價與反思🥳,更有對大學創新精神、高職成功教育、大學理想等人文精神詩情畫意的解讀↩️。他特別強調了大學文化中理想的作用以及學術道德與學風建設的重要性,並用“美麗的蝴蝶艱難起飛”(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產生)的故事啟迪大家,“創新”對於大學的重要性🧑🏻💼。王奇還暢談了由2008年國內、國際所發生的大事件所引發的思考,提倡大家要“用心做事”🐏🍓。
以下選輯王奇報告中的部分語錄👮🏼♂️:
—— 從2000年到2008年,中國和上海的高等教育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而上海的高等教育多項指標更是領跑全國其他省市,在校生數量📝、專任教師數量◀️、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專業設置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大學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學生的就業🏹,而是為學生一生的學習作準備🤔⚉;培養目標不能不講現在的社會需求🚣🏻♀️,也不能只講現在的社會需求。
—— 未來上海高等教育的五大發展趨勢:教育社會需求從數量轉向質量;教育目標從一元轉向多元🎣;教育理念從註重知識的傳授轉向以解決問題為本;教育管理的重心從外控管理轉向自主辦學🧑;摩臣2行政管理從物質、人員的管理轉向文化管理。伴隨著上海高等教育的五大發展趨勢,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將發生顛覆性的轉變。
—— 大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應包括強調知識積累👩🏿🎤、提倡理性懷疑👍、強調客觀依據👩🏻🦲、鼓勵多元思考和註重實踐檢驗五方面內容。
—— 關註職業教育👩🏼🌾🗻,不僅是關註其本身👨🏿🏭,更要關註廣大勞動者的生存與發展🍤。上海的職業教育更是承擔著改變外來民工家庭命運的責任。目前👗,上海的高職教育面臨著三方面的困惑✋🏿:第一,它是上海發展歷史最短、基礎最薄弱🏢、生存最脆弱的教育;第二,它的現存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民辦教育的問題🫱🏿;第三♓️,它是上海最窮的教育🗑。盡管上海的高職教育面臨著這些不利條件,但上海高職教育在理念引領🚜、辦學實踐、理論研究、技能大賽👩🏿🍼、師資培養等方面仍取得了驕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