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28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創設世界精神衛生日的目的🏄🏽,在於提高公眾對精神衛生問題的認識🦻🏿,更好的促進預防與治療。為了更好地動員一線的輔導員老師們共同關註心理健康、參與心理健康促進行動𓀏,關心患有精神疾病的學生,合力構建和諧校園,10月9日下午🧑🏽🚒,學生工作處邀請到我院醫教結合合作方——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張靜潔醫生作主題為“青少年心理障礙的識別與幹預”主題講座。學院全體學生工作老師、及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四位輔導員老師參加此次活動。
張醫生有十幾年的精神科臨床經驗,她結合精神病學的理論與工作實踐,講述了以下主要內容:
一是早期預防最重要。早期預防離不開早期發現,輔導員要全面地觀察每個學生,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情緒狀態、學習學業等各個方面🙋♀️🤸🏽,同時也要熟悉一些精神病理學👨👩👦👦,增加對常見的心理障礙與疾病的敏感性。摩臣2的心理測試也是早期預防的一種重要手段👅。張醫生特別提到與學生家庭進行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學生問題很多來自於家庭,與學生家庭緊密溝通的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
二是發現了該怎麽辦🪡。首先是要進行評估,判斷是一般的心理問題還是嚴重的🧑🏽🍼。當無法做出判斷時,需要及時轉介給心理中心專職老師👩🏻🎤。首次評估時要從學生基本生活狀態入手🥫,比如睡眠🧑🏿🎨、飲食🐠、學習情況等切入,更多地關註學生前後狀態的差異,並保持細致的觀察🧷。
三是發現了問題之後的幹預模式。張醫生提出“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精神科治療”三級幹預,並就校方怎麽與精神專科院方合作提出建議🥖💲,在三級幹預模式下讓學生的健康狀況得到有效控製與改善,為學生長期的發展提供保障。
講座結尾部分由現場各位老師進行提問和討論,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心理輔導員李老師發表了自己的經驗及感受☹️🤹🏽♀️,學工處處長沈斌做了講座的總結,希望我院與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保持良好的醫教結合合作🦔,更好地促進我院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供稿部門🫁:學生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