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兆勛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指明了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根本方向。推進高校的內涵建設🖐🏽,必須以推進發展方式轉型為著力點,重點突出質量、特色👨🏼⚕️、創新三個關鍵,實現事業的科學發展
一是以質量為核心。
質量是內涵發展的核心,尤其應該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應該成為一所摩臣2全體師生員工的價值追求🧦。
高校的四大功能中人才培養是核心。從根本上說,高校最深層次的社會價值不僅僅是由象牙塔內的群體來實現,更多的則是由走向“塔外”的高素質人才去創造😶🌫️❎。因此,高校功能的實現是一個遞進過程🚥,高校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是一個累積過程,而這一切都取決於高校的教學工作水平👈、人才培養質量。
推進內涵建設,必須牢固樹立質量意識,進一步強化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質量和工作質量作為一種價值追求💂🏻♂️,把“追求卓越🕐、拒絕平庸”內化為全體師生員工的心理自覺,貫穿於所有工作全過程,滲透到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堅決改變“差不多”、“過得去”自甘平庸狀態,大力倡導“爭第一”、“創一流”的自我超越精神。
人才與社會需求的適切度是新的質量觀所應密切關註的。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建設好應用型的品牌專業,提升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的適切度。同時,科學研究的水平質量、決策管理服務質量,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支撐。要通過改革科研管理和評價,進一步激發院系和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學術創造力,把考核的重點從過程轉向結果🚰,從數量轉向質量;營造自由👏🏽、寬松的學術生態環境,鼓勵教師潛心治學,十年磨一劍✌️,打造學術精品🤟🏿。管理產生效益🙋🏼♂️,效率彰顯水平🧑🏿。對高校的決策和管理服務機構來說,樹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意識,提高決策能力、執行水平⛈、服務質量🙎🏻,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內涵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
二是以特色創優勢7️⃣。
特色發展👏🏼,是當今大學的一種戰略選擇🤥,也是大學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尤其是對地方高校而言👌🏽,特色就是優勢,特色就是發展空間🤶,也是發展前景。
特色發展就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認識到卓越是有限的,因為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須做出選擇💇🏼♀️🫷🏽,堅持有所不為🌇,才能更好地有所為🟰。要抓好特色建設的宏觀統籌🆔,做好特色發展規劃,通過真正建好一批特色項目,讓摩臣2特色更加鮮明👩🏽🦱,優勢和效益更加突出;要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特色🧔🏽♂️,鞏固提高人才培養高地🧱,為國家培養精英型🧑🏽🚒、創新型人才;要進一步凝練科研方向,形成富有特色的科研體系🤚,提高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要進一步錘煉和發展富有特色的大學文化和大學品格,將其內化為師生員工的行為自覺與群體氣象,以大學精神引領事業的發展🫳🏻。
三是以創新求發展。
創新是大學發展的靈魂🦜,也是推進內涵發展🤵🏽♀️、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動力。創新求變❄️,是大學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源泉🤚🏼。面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大學的決策者😉、管理者和廣大師生都需要有自我變革的自覺和勇氣。
要勇於更新教育觀念🍪。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系統培養觀念、終身學習觀念🤧,按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註重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個性化、特色化❤️👩🏻🦯,註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承擔責任的能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改革⚱️。
要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協同創新是順應當代科學發展的新趨勢做出的一項戰略選擇,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協同創新要以優勢學術創新組織為基礎💇🏿,抓好重點培育🧑🏿🚒,進一步調整完善科研學術機構設置,建立一批集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社會服務於一體的新型的學術組織。要面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需求,著力培育一批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緊密的新型協同創新平臺。
總體來說,高校的內涵建設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深刻把握質量、特色、創新三個關鍵🚻,結合摩臣2自身實際積極探索🦖,紮實推進。
(作者系曲阜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原載於《中國教育報》2013年1月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