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鄢陵縣以製度創新為切入點👴💁♀️,嚴把黨員隊伍“入口關”、強化黨員教育培訓👆、註重發揮黨員作用,全力打造高素質黨員隊伍🤚🏿,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註重機製創新,嚴把黨員隊伍“入口關”
一是推行入黨積極分子備案製度👨❤️💋👨。從源頭入手🛼,加強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堅持與新發展黨員3:1的比例🤰🏼🦔,指導各基層黨委建立入黨積極分子信息庫🦌,並對入黨積極分子年齡🚝、身份、有無違法違紀等情況進行初步審查;基層黨委每年向縣委組織部進行入黨積極分子備案🎁🦠,對未經基層黨委初查和備案的,不得發展為黨員👂🏻。同時🧘🏻,製定了《鄢陵縣發展黨員禁入清單(試行)》💁🏻💮,規定了21種不能發展為黨員的情形。二是推行近親入黨“雙向”報告製度👩🏻🦳。針對出現的“近親繁殖”問題,縣委組織部製定了《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近親入黨“雙向”報告製度》,要求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近親屬入黨必須向黨員大會報告⛩、向基層黨委報告,並進行公示,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對隱瞞近親關系或不進行“雙向”報告的,不得入黨🫔;已經入黨的,視情況進行相應處置🖌,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三是推行黨委書記“面試”談話製度🎄。為進一步明確基層黨委在發展黨員工作中的責任,夯實基層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接收預備黨員之前👨🏻,要求基層黨委書記必須與發展對象進行“面試”,對發展對象的入黨動機、對黨的認識等進行組織談話,掌握入黨對象思想狀況,並對能否入黨提出意見建議。凡未經黨委書記“面試”談話的😞,一般不得接收入黨。
二🏂👝、強化形式創新,提升教育培訓“實效性”
一是實施“百千萬”教育培訓工程。為提高黨員教育培訓的規範化📯、科學化水平,製定了《鄢陵縣“百千萬”黨員教育培訓工程實施方案》,每年選取百名優秀黨務工作者開展業務知識專題培訓✭、對千名黨組織書記開展能力素質專題培訓、普遍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集中培訓。明確要求黨員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縣委組織部並通過下撥黨費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經費支持👇🏼🫲🏻。二是培育“紅色黨建教育資源”💆🏿♀️。註重培育紅色黨建教育資源,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增強教育培訓的趣味性和實效性。2018年“七一”前後,先後建成了鄢陵縣黨史館、黨建主題公園、廉潔文化主題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一館三園”紅色教育基地,在縣城區主幹道懸掛黨建宣傳標語,打造“紅色黨建文化長廊”,讓黨員群眾在遊玩📀、娛樂的同時,接受黨性教育、紅色文化熏陶。三是探索“互聯網+黨員教育”🧖🏻♂️。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了覆蓋全縣12個鎮、386個村(社區)的鄢陵縣智慧黨建融平臺視頻會議系統。通過視頻系統可面向鎮村黨員幹部開展黨性黨史、農業致富、涉農政策法規🥙、基層社會治理等各類知識培訓,實現鎮村兩級黨員幹部全覆蓋。已先後開展各類教育培訓23場次👨🏼🦱。同時,建設了“智慧鄢陵”紅色黨建網站,開設了“組工前沿”微信公眾號🏄🏿,開設了“花都基層黨建”專欄等♿🩺,有效增強了對廣大年青黨員🧚🏿♀️🍧、流動黨員的吸引力,黨員教育培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明顯增強。
三👰🏽♀️、推進載體創新,搭建發揮作用“新平臺”
一是“一編三定”助力脫貧攻堅。在農村(社區)紮實推行以黨員編員進組、定崗位🎎🗽、定責任、定獎懲為主要內容的“一編三定”活動🙌🏻,激勵無職黨員“無位”變“有位”,“無為”變“有為”𓀅🐥。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縣各村(社區)普遍設立“脫貧攻堅崗”🐒🤾🏽♂️,鼓勵引導有較好經濟基礎、較強帶富能力的黨員,主動認領崗位💻,采取“1+1”“N+1”等形式,2000多名“雙強”型黨員主動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為貧困群眾提供資金、項目、技術、信息幫助,幫助解決生產生活難題😩🤷🏼♀️,助力脫貧攻堅。二是“五聯雙報到”服務群眾。在安陵🥇🧛♀️、柏梁、陳化店、馬欄、大馬等5鎮所轄城市社區⬅️,以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搞、資源聯用👩🏼💼、事務聯商📜,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主要內容,圍繞服務黨建工作共做、社區服務共辦、平安建設共創、居住環境共管、精神文明共建等五個方面開展活動。通過“五聯雙報到”誌願服務活動🚘,有效解決了服務基層黨員群眾“最後一公裏”問題。三是黨員誌願服務樹形象。設立鄢陵縣黨員誌願服務中心,指導縣直機關黨組織成立黨員誌願服務隊伍80多支🟧,教育引導黨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參與“五城聯創”、愛心幫扶、助老助殘📍、政策宣傳、平安聯防等誌願服務活動👩🏼✈️。同時👳♂️,在縣城區商業繁華和人員集中路段🧙🏻♀️,建議黨員誌願服務崗亭➜,為黨員群眾提供道路指引🅰️、服務部門電話查詢、茶水供應😴、丟失物品寄存等便民服務🏌🏼,被群眾親切的稱為“愛心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