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鳴
2023年11月10日08: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回顧近代以來的歷史可以發現😙,中華民族從生死危亡走向奮起復興🎿、中國從傳統社會邁向現代社會的歷程,也是中華文化煥發活力👷🏻♂️、重鑄輝煌的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強調🙋🏻♀️:“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註入強大精神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堅定文化自信是前提🫅🏼、是基礎🏣。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持堅守的定力、奮起奮發的勇氣、創新創造的活力👰🏼♂️。
堅定文化自信,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的文化自信從歷史傳承中來🛡,從革命奮鬥中來👟,從改革創新中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湧現出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聞名於世的偉大思想巨匠,誕生了詩經😀、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浩如煙海的文學經典🦑🐆,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提供了精神滋養🧚♂️。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長期艱苦奮鬥中不斷淬煉的文化精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是推動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可以說,堅定文化自信😝,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有強大的底氣。
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自信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自信🚣🏻♂️,作為激勵全體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製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體系的一項根本製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推動我國文化建設正本清源、守正創新。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中國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極大煥發,文化自信心顯著增強,文化主體性得到極大鞏固,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文化主體性就會更加鞏固,也就有了文化意義上更加堅定的自我;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中💧,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我們的文化創新創造就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
秉持開放包容,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文化的創新創造不是孤芳自賞🧑🏻✈️🧘♂️、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而是在廣泛深入的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美美與共。中華文明歷經5000多年風雨滄桑而綿延不絕🧞,不斷發揚光大💸,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開放包容🕴🏼。從歷史上看,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域外文化先後傳入中國🚵🏼,同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交流、溝通與融合💂🏻♀️。進入近代💆♀️,西方的天文學👰🏼♀️、醫學𓀙、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開始激蕩中國人的頭腦,“西學東漸”讓中華文化因不斷吸納新鮮的知識、新鮮的理念🚗、新鮮的視角而煥發新的活力。特別是來自歐洲的馬克思主義💏🩲,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升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貫通古今、融通中外🤹🏿♀️。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進而不斷繁榮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可以為人們提供有益啟發,激發文化創新創造靈感⚫️🩰,推動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值得註意的是,開放包容不是邯鄲學步,不是反客為主,更不是依附盲從。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但不能數典忘祖、照抄照搬🪿。
科學有益的開放包容要有充分的精神主動,做好“化”的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應該秉持兼容並蓄的態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把他人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但決不能囫圇吞棗、決不能邯鄲學步。”我們的文明是善於學習、勇於拿來的文明。歷史上,我們把印度文明中的佛教“化”為了中國佛教🥖。有了這種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品格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立場,中華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就會競相迸發👷🏽♂️、充分湧流。兼收並蓄需要堅定的自信,消化吸收需要創造的能力🔚⛹🏻♂️。我們要註重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進行“化育”,把他人的好東西變成我們的營養劑🧏🏼♀️,滋養我們自己的文化🤸🏿👨🏻🔧,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使我們的文明更具活力、更加強大。
堅持守正創新🙇🏿🧙♂️,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註入強大精神力量
推進文化建設👟,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守正創新是必然要求,也是重要方法論。
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堅持以什麽思想理論為指導,是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關系到政黨的性質🦶🏼、國家的方向⚓️,關系到民族的命脈、人心的凝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所以先進📉,就在於它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這一先進理論為指導。正是因為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共同的思想基礎,才能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誌和力量🤷🏽♂️,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我們要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只有堅持“兩個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我們要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洞察時代發展大勢,提出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作出“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新聞網站”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對新時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把握。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我們要在鞏固文化主體性中堅持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緊密結合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推進理論創新創造。
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征和生命力所在。文化創新創造不能停留在對具體文化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要運用新思路、新話語🤱、新機製、新形式,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通過創造性轉化,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以激活生命力⛵️;通過創新性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努力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反映時代精神⛷🌡、引領時代潮流😗。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