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23年11月17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為文化數字化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新的機遇。新時代,我國數字文化建設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註入了強大精神力量。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繼續提升我國數字文化建設水平?如何更好讓數字技術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如何加強網絡空間文明交流互鑒?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編 者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把握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緊緊圍繞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發展,推動數字文化建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註入強大精神力量。
具有明確方向和根本遵循
新時代以來,數字文化建設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最根本就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擘畫數字文化建設,既有理論上的創新,又有工作部署上的要求;既有布局謀篇上的高瞻遠矚,又有製度建設上的立柱架梁,為推進數字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文化培育工作,提出“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重要要求,強調“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正面引導力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準確把握數字化發展的時代大勢,明確提出數字文化建設的目標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鼓勵推出優秀網絡原創作品;《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推動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劇、微電影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新時代,我國網絡文化的影響力持續增強,數字文化建設進入發展繁榮新階段。
以數字技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能夠為其傳承發展賦能蓄勢。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字技術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等高技術手段,推動流散海外的敦煌遺書等文物的數字化回歸,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數字化共享”。對於古籍典藏的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古籍典藏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傳統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成果顯著,“數字故宮”“數字敦煌”等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在信息時代煥發新的活力。新興數字技術的運用,賦能考古、文物古建修復等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以文化與科技融合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是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數字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強調“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作為重要內容,《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將“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作為8項重點任務之一,數字技術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用不斷增強。今天,隨著網絡視聽、數字文旅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更好滿足,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有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取得豐碩成果
一切偉大的實踐,都需要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數字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新時代數字文化建設充滿生機活力、結出豐碩成果。
數字文化精品創作活力湧現。一系列有內容、有溫度、有力量的優秀作品在網絡空間激發情感共鳴,網絡內容建設的創新活力持續顯現。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92億,網絡文學作家數量累計超2278萬。以網絡視聽節目《紅色文物100》、網絡劇《在希望的田野上》、網絡紀錄片《追光者:脫貧攻堅人物誌》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作品在網絡空間匯聚起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同時,深入實施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開展“網絡中國節”系列主題活動、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征集評選展播活動等,推動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文化氛圍;深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雲平臺、智慧廣電、智慧圖書館、智慧博物館等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數字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0106億元,比上年增長6.7%,增速快於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5.7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占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30.3%,占比首次突破30%,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雲音樂會、雲展覽、雲旅遊、雲觀影等線上文化消費不斷豐富,數字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顯著,網絡遊戲、音樂、文學、視頻、直播等新業態不斷湧現。總體看,我國數字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內容供給質量不斷提升。
網絡空間文明交流互鑒深入廣泛。網上文化交流共享渠道加快拓展,不同文明在網上對話溝通、互學互鑒更加廣泛深入,互聯網成為展示世界多彩文明的重要平臺。“中國聯合展臺在線平臺”集信息發布、展覽展示、版權交易、互動交流等於一體,為各國視聽機構、視聽節目和技術設備展示交流提供渠道;多語種“絲綢之路數字遺產與旅遊信息服務平臺”以圖片、音視頻等推介1500處世界遺產與旅遊資源;“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項目吸引五大洲16家國家級博物館參與;等等。互聯網成為文化傳播的新平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新橋梁。
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數字文化建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黨的二十大把“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作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舉措。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推進文化數字化發展,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我們要完善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
進一步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要堅持以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為抓手,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和增長帶,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促進產業集聚、企業孵化和人才培養。要通過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做強做優文化企業,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和產品升級,不斷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持續推動廣播電視電影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關於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內容創作生產更加繁榮,作品質量更加精良,不斷推出更多符合新時代要求,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的精品佳作。”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內容產業健康繁榮發展,豐富網絡視聽節目的形態和樣式。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的機製,為行業科技創新和應用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促進網絡視聽內容創意、質量審核、節目播出、終端投放、用戶管理等全流程優化管理、全方位創新發展。
進一步引導網絡文藝創作,推出更多網絡文化精品。繼續通過規範管理營造良好生態,在網絡視聽領域確立更嚴格、更規範、更明晰的行業標準。繼續加強對網絡文藝創作的引導,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製機製,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網絡文藝精品,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執筆:秦 露)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7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