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人類在孤立無援的世界中探索與創造🤘🏼🧑🦼、失敗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布 上帝已死,以此為標誌🙋🏽♀️🙋🏼♀️,西方世界進入無神論時代🧑🏭,宗教信仰坍塌帶來的震蕩催生了從思想界到藝術文化各個領域的百花齊放📘。哲學家、詩人💷、劇作家👩🏻💻、畫家、心理學家、科學家……數以萬計傑出的個體將他們的創造性精力投入到設計沒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終極價值坍塌的廢墟上獨自面對希望與失望,拒絕妥協,展現出人類的尊嚴和勇氣💠。今天,他們的事跡再次被完整講述了出來。
作為當代傑出的思想史學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紀之交引發的思想震蕩為起爆點,考察這一震蕩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將從陀思妥耶夫斯基、榮格、胡塞爾、易蔔生到畢加索、鮑勃•迪倫,從心理學、現象學、神智學到印象派、波普藝術、爵士樂🧑🏿🎤,從奧斯威辛、廣島、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點點滴滴連接起來,以優雅、精準的筆觸挖掘出看似彼此無關的現象背後有章可循的脈絡,繪製出一張從古典崩潰時代到光怪陸離的後現代的思想地圖。
盡管無神論導向的絕非完滿生活🤾🏻♂️,但人類的靈魂卻始終拒絕沉淪於黑暗之地。一個多世紀以來😗,這些優秀的頭腦對生存意義的追尋和富有啟示的回答,匯成一個宏大的人生主題。無論對於想知道生命意義🧑🏽🏭,亦或想要理解我們生存於其中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發現“虛無時代”都將是一次令人驚喜的心靈體驗。
(英)彼得•沃森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
索書號:B1/W705
ISBN:978-7-5327-8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