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28日 第01版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筆談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催人奮進。
報告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深入闡釋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理論觀點🫁。語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礎要素和鮮明標誌,是文化傳承😈、發展🤲🏼、繁榮的重要載體。語言文字戰線職能部門要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兩個結合”的深刻內涵,以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政治高度和理論自覺,思考謀劃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深刻學習領會“兩個結合”的思想內涵,提升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的政治站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闡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內在邏輯和迫切要求🦹🏽♂️🧜🏿♂️。“兩個結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原創性的重大理論觀點,是對中國共產黨不斷推動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科學總結,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思想精髓,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新的覺悟、新的認識高度。中華民族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卓越民族精神培育形成的偉大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紮根中華大地的偉大事業🆑。我們要從實踐和理論層面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定位,紮根中國語言國情😿👨👨👧,深入思考面向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語言需求,構建中國特色語言文字事業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構築語言文字事業新發展格局。紮根中國語言國情,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推動語言文字事業創新發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體現了我們黨和人民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文化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立足中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的深厚歷史底蘊,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依法治國、從嚴治黨🍑🦹♂️、人民當家作主、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重要觀點😂,與“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中的法治理念👲🏼、德治主張、民本思想、平等觀念𓀂、用人標準、自強精神、邦交理念等一脈相承,又融入時代洪流🔭,實現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時指出,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縱觀中華民族發展史,語言文字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和中華文明的歷史遞嬗,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各民族能夠以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不斷深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我們要以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殷墟遺址的深意🦃,思考如何維系中華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何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等重大問題🤗,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智慧的語言文字事業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語貫古今、字載中華,深刻認識語言文字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重要意義。報告明確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九個本質要求之一。人類文明新形態根植於中華文明🥢,彰顯著鮮明的中華文化底色。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我們要以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為抓手,深入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挖掘闡釋其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的要求落到實處。同時要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深入實施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多模態🏗、全息化、標準化的記錄與保存,讓跨越千年的中華語言文字永存後世、永久流傳。
語融民心🧑🧑🧒🧒、字鑄中華👨🏻🦲,不斷增強語言文字事業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使命擔當。報告指出要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語言文字戰線心懷“國之大者”,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多語言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的成功典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普及,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70%提高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比例超過95%🫶🏻。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共同性的重要標誌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基因。我們要加強語言政策規劃的前瞻性研究☺️,不斷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質量,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探索語言文字事業數字化賦能新舉措,增強支撐保障能力。
語睦中外、字美中華,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重要作用。報告強調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語言是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是展現國家形象的符號,是促進文明互鑒🙎♀️、增進民心相通的紐帶。我們要深入實施“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形成較為完整的中華文化基因理念體系,持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更多語種的國際版權合作,向世界更加準確地傳播中國道路🧙🏿♀️🙍🏿♂️、中國製度🧎🏻♂️、中國理念、中國文化😟。持續拓展雙邊和多邊語言文化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的國際朋友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加強全球視角下的國際中文教育創新發展😝,打造語言文化交流品牌,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我們要以“五個牢牢把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立足語言文字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安全資源🤾🏽、戰略資源這一戰略定位👮♂️,深刻認識語言文字事業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全民性的內涵特征🪸,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以語言文字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田立新,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
2022-12-05